沪指失守3000点大关刷新7月以来新低 背后有何原因?
2022-04-26 13:47:29 来源:深圳商报
4月25日,深沪两市低开低走,盘中单边大幅下探,上证指数失守3000点大关,刷新2020年7月以来新低。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报2928.51点,下跌5.13%;深成指报10379.28点,下跌6.08%;创业板指报2169点,下跌5.56%。两市合计成交8968.94亿元,比上一交易日放大一成。北向资金净流出43.97亿元。
除A股外,25日,亚太市场全线下挫。
日经255指数下跌1.9%,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.76%,中国台湾加权指数下跌2.37%。
港股表现更弱。恒生指数下跌3.73%,报19869.34点,失守20000点整数关口;恒生国企和科技指数均跌超4%。
欧洲股市大幅走低。截至记者发稿,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,法国巴黎CAC40指数跌超2%,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跌超1.6%。
当天A股市场呈现普跌态势,两市仅149只股票上涨,涨停的非ST个股29只;共有4626只股票下跌,跌停或跌超10%个股近千只,跌幅超9%个股1890只。权重股纷纷大幅下跌,新华保险,恒瑞医药等跌停,招商银行跌超8%,招商证券跌超9%,宁德时代跌超6%,均创本轮调整新低,贵州茅台,中国平安,中国人寿等跌超3%……从行业板块表现看,两市板块全线飘绿,军工,有色,半导体,化工,煤炭,石油等板块跌幅居前,酿酒,医药,汽车,保险,地产等板块均走弱。
沪指击穿3000点大关,背后原因是什么?
深圳新里程总经理赖戌播指出,上证指数失守3000点大关,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:一是疫情影响引发市场担忧情绪,二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明朗,三是美联储加息收紧流动性;四是沪指探明政策底3023点后,市场底一般低于政策底……“3000点附近有机会形成重要支撑,本周多空双方将围绕3000点争夺。”他认为,本轮调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20%,大盘技术性反弹随时可能发生,加上政策面释放了明确的稳市信号,4月底前A股有望迎来超跌反弹。
中信建投证券陈果认为,站在中期视角,A股正在构筑U型底部区域。一方面,政策底,信用底或已大致确认,后续盈利底也将逐步完成;另一方面,市场的估值也已进入市场底部区域,后续A股调整空间已经相对有限。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市场U型底构筑,疫后修复配置机会逐步显现,投资者可逢低布局。
投资者如何操作?
赖戌播表示,A股弱市磨底渐近尾声,投资者应控制仓位为主,等待基本面筑底,外部环境好转或政策强力宽松的机会,上证指数3000点下方可小资金抄底,布局方向可关注疫情概念股,受益消费升级的大消费,新能源ETF,地产ETF等。
陈果认为,高股息和必选消费是底仓配置首选,比如城商行,农商行,水电股等高股息品种,再比如食品加工,纺织服装等必选消费板块。此外,稳增长相关的地产,基建等板块也可跟踪。
(记者 钟国斌)
推荐内容
- 沪指失守3000点大关刷新7月以来新低 背后有何原因?
- 百利好环球: 网上交易要小心 保安要诀记上心
- 续写春天的故事|天津滨海新区紧握三大抓手谋发展
- 续写春天的故事|重庆涪陵市场主体活力迸发
- 上海市互联网医院分流百姓看病配药需求
- 打通“最后一百米”
- 28年前,刘家良成龙交恶,请来刘德华李嘉欣拍醉拳
- 拈花湾开启2.0版元宇宙,五一遇见“鹿樱樱”,体
- 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
- 央视快评: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 推动共建人
- 张伯礼:我们有能力实现“动态清零”
- 上海,凌晨,方舱夜归人
- 战疫看点|张伯礼:对于无症状感染者 及时用中医
- 一线医生援沪日记:错过孩子“人生第一步”但无怨
- 我国中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率较低 这些疫苗
- 国家邮政局:加大邮件快件消杀力度 严防境外输入
- 2022年国产电影前瞻:这11部大作,你最期待哪一部?
- 4-0横扫!斯玛特20分11助+铁血防守成大功臣 最后
- 快手前副总裁赵丹阳受贿细节曝光:借情妇账户受贿
- 蔡崇信面如死灰!3年仅回血40亿,篮网市值没涨过
- 充斥负能量,《心居》变“心焦”,单靠最后一集是
- 刘强东涉嫌性侵案后续:申请取消听证会被法官拒绝
- 幼童被锁车内,家长拒绝破窗,坚持等开锁?
- 盈康生命发布业绩预告,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增持彰显
- 在汉央企让益阳市民喝上放心水
- 沧州矿石公司纾难解困赢赞誉
- 长江万州航道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工作
- 南通船闸汛前抢换闸门底平车 保障船闸汛期安全畅通
- 南通港航积极应对强风雨天气确保通航安全
- 武汉海事法院开展电子送达专项培训 助力提升审判
- 福建泉州货运企业复工率达100%
- 从1到9000万 倍思如何做到出货量第一?
-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“深圳高地” 深圳交出一份精彩
- 疫情防控期间 上海居民用电欠费不停电
- 推广“场所码”+增设“数字哨兵”:上海奉贤用数
-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里的“日常”生活
- 社区配送新模式在上海出现
- 奉献自己的一份力, “90后”夫妻各自奔赴抗疫一线
- 为确保上海金融服务不断档,他们在单位驻守已超1
- 同心抗疫,感谢有你,上海记得!